热门标签

文化学者谈“非遗”南京云锦融入旅游创意思路

时间:3天前   阅读:6   评论:2

香港新闻网2月25日电(记者  吴一帆)今年中国传统农历二月二“龙抬头”刚刚过去,春和景明,人们对美好生活多了期待。在这个防疫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春天,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《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》,指出要“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,推动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、更深层次、更高水平上融合”。

文旅部新通知指出了非遗与旅游可以相辅相成的联结点。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旅游的重要资源,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。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大众生活方式,为非遗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,激发了非遗的生机和活力。

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——南京云锦织就的明代十二团龙龙袍料(黄强供图)

位于长江下游的江苏省南京市,古称金陵、建康、白下等,自公元229年起,先后有东吴,东晋,南朝的宋、齐、梁、陈,南唐、明、太平天国、中华民国在此定都,有“十朝都会”的雅称。南京有一种织造技艺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——云锦。

云锦因灿若天上云霞而得名,运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,采取“通经断纬”等高超技术,以蚕丝线、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,如中国明清两代的龙袍等皇家服饰。2009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
文化学者黄强是南京服饰学会服饰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、南京晓庄学院客座教授,出版《绣罗衣裳照暮春——古代服饰与时尚》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著作。接受香港新闻网记者采访时,黄强表示,云锦的历史有1500多年,出现于六朝,鼎盛于明清。清道光、咸丰年间,南京拥有库缎织机约2500台,妆花描金缎织机约1000台。今天,南京城内有南京云锦博物馆展示云锦实物和相关研究成果,位于水西门菱角市的江南丝绸馆也有云锦织机展示。

黄强身着黑色云锦裁剪的中山装(黄强供图)

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与南京、与云锦联系密切。《红楼梦》的作者曹雪芹长期在南京生活,其曹氏家族清朝康雍年间在江宁织造任上近60年,而南京云锦就属于江宁织造府重点管辖行业,其库缎、织金、妆花等品种都是当时皇室贡品中的高级织物。

“南京还有一处江宁织造博物馆,也少不了云锦元素。”他写过研究文章《红楼梦服饰与南京云锦》,表示云锦在《红楼梦》中的出现,不仅交代了云锦与南京的关系,而且反映出曹雪芹家族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,以及云锦在清代宫廷、高官显贵中的运用程度。而从文学描写的角度考虑,云锦富丽堂皇的色彩为小说增添了华丽之美。

,

telegram获取群组idwww.tel8.vip)是一个Telegram群组分享平台。telegram获取群组id导出包括telegram获取群组id、telegram群组索引、Telegram群组导航、新加坡telegram群组、telegram中文群组、telegram群组(其他)、Telegram 美国 群组、telegram群组爬虫、电报群 科学上网、小飞机 怎么 加 群、tg群等内容。telegram获取群组id导出为广大电报用户提供各种电报群组/电报频道/电报机器人导航服务。

,

“人们对江宁织造不一定熟悉,但往往知道《红楼梦》,就会去江宁织造博物馆,从而了解非遗云锦与《红楼梦》的关系。”黄强说。

南京云锦代表产品清代黑地童子攀枝妆花缎(黄强供图)

云锦织就的民国白地折枝花织金妆花缎(黄强供图)

黄强带着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以云锦为代表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他介绍,中国传统服饰在古代标识社会阶层、等级,这是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的一个很大区别。譬如古代云锦及其龙纹、凤纹等图案要在特定场合,以特定身份(如皇室、官场)才能使用,普通人很难使用。故此一方面云锦作为非遗,有历史文化与工艺美术内涵,另一方面云锦在今天的实用价值在于图案设计符合现代人的审美,与古代相比已发生变化。

黄强表示,将云锦融入旅游开发,首先是参观、了解云锦织造,了解其工艺、图案的含义,促进对中国传统服饰及其文化的学习,这在南京的博物馆已经实现。

明代织造云锦的小花楼提花机,取自明代宋应星所著《天工开物》(黄强供图)

“但依然有继续创新的空间。”他说。例如,博物馆内的云锦介绍文字可以写得更准确又生动。现时南京有云锦织机陈列,偶尔也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操作,但没有机会让游客自己动手体会织云锦的精细工艺。“我建议请了解云锦的工艺美术大师、研究学者等开设一些讲座。游客欣赏美丽绝伦的云锦实物、云锦织造工艺展示、云锦生产的图谱,然后可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云锦织机,织造一块云锦留作本次旅游的纪念品。

万千金缕丝,织就云锦天衣。黄强希望南京的云锦元素之旅也可以由讲座、展示、动手、纪念品形成“一条线”串联。让人通过与云锦的全方位邂逅,直观感知中国古代历史,欣赏中国传统工艺的非凡创造。(完)


上一篇:江西鹰潭花桥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

下一篇:allbet(www.allbet8.vip)

网友评论

  • 2023-03-29 00:24:43

    Kể từ đầu dịch đến nay, Việt Nam có 11.506.656 ca mắc, trong đó 10.605.008 bệnh nhân đã khỏi và 43.166 trường hợp tử vong.角度清奇,篇幅精悍